孝道 兄 弟 力 孝
母喪廬墓盡哀悲 父疾遍祈山寺祠 元朝時代,偃城地方,有文忠,文孝二兄弟,以孝聞名。
其母和氏病,侍奉湯藥,夜以繼日,及至仙逝,廬墓三年,可謂生事盡力,死事盡思,不幸未久,其父又患惡疾,雖耗盡家財,遍尋名醫,却旦藥罔效,二兄弟以求醫既然乏術,二人共同推載其父,遍訪遠近名山古寺,虔誠祈禱。
一日,僕僕風塵,行至一山麓,偶遇一老僧,賜贈丹丸二粒,其父服後,霍然痊癒,實二兄弟孝心所感也。 勸 姑 孝 祖
二六女兒明大義 看姑罵祖逆親意 明朝,絕興山陰地方,楊家一童養媳,名劉蘭姐,年僅十二,即見理透徹,事姑躬勤。 其姑王氏好犯上,經常罵其祖母老而不死,是為厭物,言詞極其不敬。
一日深夜,蘭姐進入姑房,跪泣不起,姑驚問何故,蘭姐答以: [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,媳婦如引為榜樣,日後婆母年老,亦被視為厭物,則何以堪!
太婆母長壽,誠吾家之幸,請三思之。 ] 王氏聞諫,頓然悔悟,含淚嘆曰: [良言教我多矣! ] 遂痛改前非,溫柔卑順,極為孝順,而蘭事其姑王氏,亦克盡孝道。 兄 弟 爭 孝
父母育恩深似渊 不尤被鬻孝猶虔 清朝,長江口外之崇明島上,有吳氏四兄弟,因家貧困,幼年時,皆被雙親賣與富戶為僮僕,及長大,各自節儉勤奮,自力贖返鄉,毗連建宅娶妻。 四兄弟不忘親恩,爭相供養父母,議家每家輪流供養一月,惟妯娌皆不讚同,認為如此,須經三月之久始能輪及,乃改議一日換一家, 後復以按日輪流,亦須三日之久,終以決定一家奉養一餐,長房供奉早餐,二房午餐,三房晚餐,四房早餐,依次輪流,並定五日一次,共烹佳肴款侍,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,合家歡樂異常。 其雙親享福近百歲始終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