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道

順 夫 奉 姑

矢志柏舟守節貞 家貧紡織以維生
奉姑行孝傳遐邇 彤管休揚千載名

漢朝孝婦陳之少,年十六而嫁,未生子,其夫要至邊疆當兵,囑其妻說: "我此去不知生死,家母年老,又無兄弟,我若不還,你肯養我母乎!" 孝婦答稱諾。 夫果死不還,姑性躁急,常打罵交加並無怨言,養姑敬愛愈篤,日夜紡織以度日子,居夫喪三年後,其母欲改嫁之,孝婦曰: 昔日夫囑妾要養老母,既然許之,今棄託是失信,背夫是不義,必欲強我改嫁,我惟死而巳,於是其母不敢再勸,姑至八十餘歲而卒,准陽太守奏聞於朝,漢文帝高其義,賜黃金四十斤,號曰孝婦。
 


投 江 殉 父

慟父溺江千古悲 決然躍水覓親屍
幽靈有感雙屍現 幽靈有感雙屍現

漢朝曹娥人上虞縣人,生性至孝。 其父曹盰善巫之術,建安二年五月五日,施法術於江上,迎神逆濤而上,因舞劍高歌,不慎失足溺斃,屍體流失。 曹娥時年僅十四,仰天慟哭欲絕,沿岸奔走,哀號十七晝夜不絕聲,後躍入江中殉父,其英靈不沒,經五日,竟負父屍浮出江面,縣長度尚感歎其純孝,乃改葬於江南道旁,並立碑歌頌。 嗣後世人將江名改稱曹娥江。 自古以來,凡談及此事者,莫不揮淚,其孝行永留青史,萬古流芳。
 


孝 格 盜 走

事親順孝博心清 夜半盜臨恐母驚
設宴待誠慚嘆去 風聞遐邇益知名

後漢趙咨,字文楚,東郡燕人,幼年失父,事母至孝,晨昏定省,供奉甘旨不缺,鄰里莫不稱讚。 趙咨出身貧窮,苦學有成,官至敦煌太守,後因病辭官,歸里率子孫耕農,以維生計。 一夜深更,盜賊前來搶刧,趙咨深恐母驚懼,乃先至門口迎賊入室,設宴殷款侍,席間向羣賊稱: [老母年屆八十,身弱多病,須靜養,請勿喧嚷,以免驚動老母。 ] 盜賊甚受感動,跪地叩頭嘆曰: [敢犯孝子,定無善報。 ] 言畢奪門奔出,趙咨持物欲贈,追之巳不及,事傳四方,趙咨名氣益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