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世人語 第一講 布施問題 社會有許多的慈善家、或是宗教的大護法,雖然常常布施金錢財物,却不見他的收入減少、財產稍損,反而因為陰功積德,吉神相隨,處處得眾,事業蒸蒸日上。 現在貧窮的人,若依因果律,皆是前世缺乏慈悲,吝於布施所造成的因,於今生今世得到的果報。 布施,要富有慈悲,推己及人之心,不一定需要很大的財力,主要的在於布施者的慈悲博愛之心,發心的大小,才是決定因果律的重要條件。 投機取巧以及僥倖的暴發戶並非沒有,只是這種特殊的例子,賺錢太容易,流失出去的也很快,踏實刻苦的奮鬥,才會珍惜血汗換來的金錢,於幣值的內涵中則會存在可貴的精神力量,用這種金錢行財布施,才是上蒼所樂於受納的呀! 所以說一切之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首重存於其中的慈悲之精神力量和發心的原動力,不在於外形質量之或大或小也。 有的人家庭十分平安和樂,財物不虧,少病多福,是何原因? 這種家庭,必是前世為公忘私、熱心善行的人,也許當時並不求福報,只服務人群,但是今世天必循律加福德於其身;現在若是有人,家庭不安、欠缺財用,趕快加強參予公益事業,或是力行布施,並非無錢便不能布施,以心來推心置腹於疾苦,便是極大的善因,是不愁不成善果的。 第二講 保守創業 有人在生活上、工作上,總是不能安定,常常因失意而變換工作環境。所謂:圖未就之功,不如保已成之業。這是古人教我們不要三心二意的改變事業之性質,而要從眼前的工作著手。如想改良與創造,以期能突破一時困境,把以前的錯失,當作今日改善的借鏡,則原有的事業,才能穩固基礎,到了固定下來的時候,才能考慮去開發新事業,如此才不會兩頭空忙,而毫無建樹。 在經濟蕭條的現狀下,勿忘了這種忠告。 第三講 做人氣度 做人要有做人的氣度,要高尚曠達。不要為了小小磨擦,便固執己見,或許爭得小小正氣,却顯示心胸太狹窄。也不要為了表現寬宏,便疏狂放蕩粗暴不雅,這便會顯得過度不當了。 故心思太慎密,則瑣碎;心思太放蕩,又顯得輕浮;所以為人之操守,以守住公正嚴明為原則。 表面在具體上,不過偏激、也不必放縱,總是選擇合宜社會道德的尺度就可以了。 第四講 不屈於物質風度 世人莫要因為貧窮,就自暴自棄,顯出一副可憐的樣子。君子憂道不憂貧,修道人,是不拘於生活上的困苦。貧窮之時,雖是住在茅屋中、衣食缺乏,但是却能講求整齊清潔,屋內屋外一塵不染,並沒有失去清雅高尚的風度。 這就是修道人不屈於物質、不失其清瑩節操之故也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