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世人語

第一百零七講 貪心破財

有很多人,事業失敗,週轉失靈,嗜好賭博,傾家蕩財,皆是由於不能知足,而太貪的原故。

幾個以前做生意的商人,聚在一起,其中有人說:「我以前賺的錢若能保存下來,不再算計更大的投資,就是吃三世都吃不完呢!而現在不但一貧如洗,還到處躲躲藏藏,怕討債的追來呢!」

另一人說:「我本來是當公務員,退休以後,拿到一筆退休金,開個雜貨店,每日有些收入,生活安定,家中無事。有一天看到同事買股票發了小財,受不了別人的鼓吹,便開始投資股票買賣,剛開始也很幸運的賺了不少錢,可是好景不常,石油風波股市動亂,連雜貨店都賠光,妻子再也不理我,帶著小孩外出工作了。唉!投機的生意,還是做不得呀!」

又有一個人說:「我知道您們的困頓,都是由『貪』而來,是自作自受,現在嘆氣是絲毫無用,還是從頭開始做起,此時到處缺乏工人,何不考慮做工呢?更不可以再回想以前的風光了,這樣只有再增加心裏面的痛苦。」


第一百零八講 貪的故事

基隆市郊有個名叫「仙洞」的地方,洞中很冷,到達深處只容一人進入,洞底上方有一道隙縫,這就是「白米缸」遺跡,它是有典故的。現在藉這個機會,說給您們聽聽。

據說以前這裏的媽祖(天上聖母)很靈,而每天食用的白米,都有定量的從這個隙縫出來,而廟祝就是靠這些白米過日,若是有客人來訪,也會漏出多一點的白米,每次都是不多不少,恰好夠用。有一天來了個「地理仙」對廟祝說:「既然白米能每日都漏出來,相信山裏面還藏有無數的白米才對呀!」

「那當然啦!」「那麼何不把隙縫鑿大一點,讓它多漏出一些白米,拿到街上去賣,再買其他吃的、穿的,把生活弄得舒舒服服,如此享受才是聰明人呀!」廟祝心中一動,趕快拿了鋤器,就在洞隙亂砍猛掘,不一會工夫,便把隙裂之處,挖成大孔,果然白米嘩啦啦的流出來,不久積了一小堆,但是奇怪的事情來了,只這麼一陣動靜,便無聲無息,不再有米漏出來。

廟祝後悔的很,因一念之貪,把寶貴神器毀損,此後只好自己出外討生活,果然不久米吃完了。白米也不會再由隙孔漏出,廟祝便終生過著挨餓、懺悔的日子。

貪心慾望是上蒼所忌,凡事過度必然由盛而衰,只有知足守福的人,才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呢!


第一百零九講 東西文化的比較

東方文化,首重倫理道德之實踐,由內心做起,不務外求,以人生為道德考場,使精神有所歸宿。東方文化以中國文明為根源,儒曰:「達則兼善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」、「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」,其為人的責任是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命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。而佛言:「不為自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,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。」此皆是無我,奉道為公忘私的精神也!

西方文化是以控制、征服、役用自然為其意識依託。所以它的文化,是向外露出,它的弊病便是知識愈向外向前直衝,則人生精神生活愈無歸宿之處,而衝刺的慾望,終無法有停頓之日也!

上帝是西方科學文明一大衝突所在,現實主義與達爾文進化論,造成「天堂」與「現實物質」的隔離,「原始人」與「上帝造人」形成強烈調烈諷刺,這是造成西方精神潰敗原因之一。

中土文化是「人人皆可以成聖賢為堯舜」、「人人皆可成佛」,其精神內涵,不含有宗教利用手段來籠絡人之感情,而使之屈服的方法,而是始終站在人倫根本上,以道德之實踐,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是由內修而外現的泱泱頂天立地大丈夫也。

其最後歸的即是與佛無二也。其行為的至極,就是孔子所說:「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」之大同世界了。

今日修道,是負有扭轉乾坤的使命,東西文化交流,正是生於這大時代的中國人,必須擔負的責任。


第一百一十講 講妬賢

有一個人常常勸人修行,多作善事,但是若遇到真正喜歡修行的人,便心裏不高興,便設陷阱去阻止他,好讓他越修越塗糊,並且很神秘的跟他說:「您的果位,已經是很高啦!就守住這裏,不要再疑惑了,若是生疑,就會令諸天仙佛降下災殃。」

結果這位真修便止於如此,永遠無法再進一層樓了。

真可惜!真可惜!

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?

因為他勸人修善,只是希望得到福報,福報會帶給他力量呀!他不喜歡人們因悟善而修心養性,因為唯恐別人修行的光明,會使他暗然失色也!

社會上這種人很多,在靈界中這種偏氣也很盛,眾修小心!小心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