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世人語 第一百三十三講 交友之道 吃喝玩樂,財利兩投,談笑交際的,並不是真正的朋友。所謂「朋友」是互助勸善規過,砌磋鼓勵,患難相助,如此才是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!」修行的人,對於朋友是俠義相助,濟危扶傾不計名利也。所以他不會因為外來的阻力,而喪失其立場。 第一百三十四講 品德與利益 品德與利益的衝突中,宜採何種態度? 品德是修行人的財產,利益於修行,只可用之於養身,足夠就可,不必費心計較,對利益用心越多,則愈會減少品德的修持。 古哲有言:「德在人先,利在人後」,為人須有分寸,該得的利益,自然應得,不該得的利益,冀望強求,就會失去控制,落入慾魔之界,無法明心見性。 第一百三十五講 退即是進 與即是得 何以退即是進,與即是得? 處處吃虧,看似愚人,靈光煥然,上蒼甚喜,物質是退,德性卻是進。施比受有福,施即是去貧。這種人是不會苛刻待人,正因為寬厚布施之故,人人樂於親近,會得到眾人的助力也。 所以幫助別人,布施助人,別人也會幫助你。所謂「利人利己,助人人助」就是這個道理。 世人稍有成就,便自我驕慢,做錯事情,又畏於認錯,若是修道人,遇到此兩則問題如何改正呢? 語云:「一將功成萬骨枯,堪為天下之英才」,可是一旦自誇自大,他的功勞便大打折扣。一個人之所以成功,並非就是他一個人的能力,而是種種助緣形成的。所以越是受人推崇,越須要謙虛為懷,因為若沒有外力的助成,如何能有所成就呢?天地沒有不容的罪人,罪由心造,亦由心滅,懺悔是除去心中罪過的大好方法,道德不凡,修養有成的君子,皆是真誠的懺悔,而顯出圓滿德性也。 若是為了面子虛榮,不敢勇於改錯,這種人所表現的是一種懦弱行為,所謂知恥近乎勇,只有愚人才會一錯再錯,不敢悔過,而戴著假面具,活過一生的人,也就是如此! 第一百三十六講 合中即道 失敗可成 辛苦勤奮工作本是好事,可是過於勞累就是不對了。因為人類的體力有限,超過一定的程度便會崩潰下來,是有違人性的。 高風亮節是君子為人的表現,可是堅持得太過份的話,就會變得頑固不通,無法親近大家,做出利於眾生的事情。 所以做人做事,不可太過份執是偏見與熱衷,這都非中和之道,權宜作法始可適於雜繁群眾之間。一個人失敗的時候,雖有高等才氣,亦是徒然蹇塞不得動彈,這時候的心情是最頹喪、失望的呀!可是失敗一定是有原因存在,時機不對,也許可作為藉口,但是自身的缺點,總是要先反省一下,是否居心善良?是否心存投機?是否意氣用事?是否合乎天理良知?是否有考慮不周之處? 一連貫的失敗,就是一系列的成功基石,時時檢點自己,成功便在眼前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