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『菩薩』的名義

菩薩是古代印渡語的譯音,意思是大士,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。

菩薩是立誓:『以智上求佛道,以悲下化眾生。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』的救世慈悲者。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,而高於羅漢。

(註佛:覺者,具滿自覺覺他之二行,為十界至聖。)

(註羅漢:阿羅漢之略稱,是小乘之極果。)

 菩薩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眾生,傳播佛法,普渡眾生。而菩薩最終修行成佛的。菩薩都是立下宏願,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,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住人間,並且以種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眾中間,隨時隨地解救危難,所以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,使人倍感親切可敬。

 當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之後,菩薩的這種慈悲精神,特別符合中國民眾的心理需求,因此對菩薩的崇敬就自然而然地迅速發展起來。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,信仰最普遍的首舉是觀世音菩薩,再就是阿彌陀佛,所以歷來有『家家念彌陀,戶戶供觀音』的虔誠風尚,一直傳流至今,深深植於民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