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)印度古代觀世音菩薩來歷的傳說
據『悲華經』的記載:在很久以前,阿彌陀佛尚未成佛之前,是一位印度的國王,在登王位時感得天之輪寶,轉動這個輪寶,就能威服四方,統一天下,從此人民安樂,沒有天災人禍,所以稱為轉輪聖王。
西方三聖: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
轉輪聖王有十個兒子,長子名叫不眴,次子名叫尼摩。他們都信奉供養寶藏如來(註如來:如也稱真如,就是絕對真理,如來,是說佛是掌握著絕對真理,來到世上說法以普渡眾生的聖者)。轉輪聖王到寶藏如來面前表示心願,發誓修行,放棄了王位,出家成了一個僧人,法名叫做法藏。法藏比丘在修行成佛之前,曾經發下四十八個大心願,其中一個大心願就是說:『將來他成佛後,凡信奉他並且持誦他的名號的人,命終之時,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國土,』即西方淨土,也稱西方極樂世界。法藏比丘在寶藏如來的指導和授記下,最後修行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『阿彌陀佛』。阿彌陀佛是古印度語的音譯,意譯為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。我國對阿彌陀佛的信仰,早在公元三八六年左右開始盛行。
不眴和尼摩這兩位轉輪聖王的王子,見到自己的父王修行成了阿彌陀佛,是主持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,於是兩位王子也發誓願,要修行菩薩道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脇侍阿彌陀佛,普渡眾生前往西方淨土。
(註脇侍:立於佛兩脇之菩薩)後來不眴太子就修行成了觀世音菩薩,尼摩太子就修行成了大勢至菩薩。在中國佛教寺院供奉的阿彌陀佛站在中,左脇侍為觀世音菩薩,右脇侍為大勢至菩薩,這三尊一組的佛像,稱為『西方三聖』。
大勢至菩薩又稱為大精進菩薩。據『觀無量壽經』說,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界一切眾生,使眾生能有力量解脫血、火、刀、兵之災。大勢至菩薩的形像,身放紫金色光,其形像大小及身上裝飾,均與觀世音菩薩相似。區別的方法,大勢至菩薩寶冠上是以寶瓶為標誌,而觀世音菩薩的寶冠上是以阿彌陀佛坐像為標誌。
觀世音菩薩在寶藏如來面前發誓說:『只要世上的眾生還有災難和苦惱,若被他所聽見、看見,他若不能將眾生救出苦海,他就永不成佛,永遠以菩薩的身份留住人世間救苦救難。』
可是,由於世間人們的貪欲不斷,愚痴不知,罪障累生,劫難苦惱也就永無休止了。那麼,觀世音菩薩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,拯救所有遇難者出苦海,也就只好永不成佛,永住世間救苦救難了。
|